安庆市长虹化工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 制 单位 安庆市长虹化工有限公司
版本号
实施日期
参加编制人员
编制:叶喜来 总经理
汪立升 生产副总
朱长余 工艺工程师
开志勇 安环部部长
审核:汪立升
批准:叶喜来
目 录
一、总则…………………………………………………2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1
三、预防和预警…………………………………………16
四、应急响应……………………………………………19
五、安全防护……………………………………………44
六、次生灾害防范………………………………………44
七、应急状态解除………………………………………47
八、善后处置……………………………………………49
九、应急保障……………………………………………49
十、预案管理……………………………………………55
十一、附则………………………………………………57
十二、附件………………………………………………58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
编制《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贯彻环境安全,预防为主的方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事先主动制定、采取防范措施,以杜绝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生。而事件一旦发生时,能够确保迅速做出响应,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按事先制定的抢险救援工作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抢险救援工作,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将事故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增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防范能力,减少风险,以保障企业员工和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使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免受侵害。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5085.7-2007)
《危险废物鉴别规范》(HJ/T 298-2007)
《重大风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危险化学品名录》
《安庆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大观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安庆市长虹化工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以“安全为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指导方针,做好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各种准备工作,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在面对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本着“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以“统一指挥、分工负责、 科学救援”为准则,快速有效地开展事故救援工作。
1.4事件分级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公司内部(生产工段、车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等级依次为Ⅲ级(班组级)、Ⅱ级(车间级)、Ⅰ级(公司级)。
对于Ⅲ级(班组级),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各车间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公司局部区域内,。对于Ⅱ级(车间级),事故的有害影响超出车间范围,但局限在公司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遏制和控制在公司区域内。对于Ⅰ级(公司级),事故影响超出本公司控制范围的,且对周边企业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对附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1.5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环境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预备工作。
⑶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
⑷科学预防,高效处置。鼓励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工作,加大投入,重视专家在环境应急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等日常准备工作,强化预防、预警工作,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
1.6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
![]() ![]() |
|||
![]() |
|||
1.7企业基本情况
1.7.1、公司概况
1)、安庆长虹化工有限公司创建于2010年5月,注册资本 1166 万元人民币,固定资9600万元,现有员工97人。公司是一个以生产染料为主的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包括359#及系列产品、企业主导产品制造技术、工艺水平,产品市场占有率、吨产品“三废”排放量等都处于国内同行业超先水平。
2)、地理位置
安庆长虹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安庆市大观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占地44.4亩。北侧为园区的木梓路,东侧为规划中的安庆市兴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东南侧为规划中的安庆市索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侧为规划空地,西侧为园区的霞虹路。公司周边没有居民及相关重要设施。(附图表说明)
3)、地质与气象
安庆市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年均气温为14.5-16.6℃,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2.5℃,平均年降水量为1368mm,且多集中在4-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其中6-7月份梅雨显著。平均年蒸发量为1160mm左右。常年主导风向东北风(冬季)及西南风(夏季),年平均风速为3.2m/s,年静风频率为6%。
地面风场特征:在季风气候和特定的地形、地貌影响下,安庆市全年及春、秋、冬三季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平均风频在20%以上,其中冬季高达25%;夏季西南风为主导风向,风频达19%,其中七月份高达26%。全年平均静风频率为6%,其中秋、冬季静风出现频率高于春、夏季。
4)、风险分析
安庆市长虹化工有限公司分散蓝359项目所产生的G3废气、氯化氢气体,生产废水、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生活污水,固体废物等;
产生废气经过氰化釜放出,通过二级冷凝回收利用后,加以二级水吸收处理,剩余尾气经过水吸收塔尾气排放筒有组织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二级标准, 359生产线和其它废水进行混合,进入调节池均质调节,后续进行混凝处理后,进入生化系统处理,混凝后的清液,先厌氧处理破坏大分子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最终通过好氧处理沉淀后,达到城西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标准后,排入入城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排放口安装了COD在线检测仪和氰化物在线检测仪及排污收费控制系统。
安庆地区气象条件一览表
气象条件 |
项 目 |
参 数 |
气温 |
历年最高气温 |
40.2℃ |
历年最低气温 |
-12.5℃ |
|
历年年平均气温 |
14.5-16℃ |
|
降水 |
年平均降水量 |
1368mm(集中在4-8月) |
年最大降水量 |
2174mm(1983年) |
|
年最小降水量 |
917.6mm(1978年) |
|
年平均蒸发量 |
1160mm |
|
雾、雪 |
年平均雾日 |
9.7天(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 |
年最多雾日 |
26天 |
|
历年平均降雪天数 |
9.5天 |
4)、厂区平面布置
厂区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原料罐区、库区和污水处理区,布置合理,功能齐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附图表说明)
1.7.2、危险性分析
(1)、危险目标的确定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按照分类、分组制定应急预案的内容原则,确定公司相关场所或设施为危险目标。
(2)公司存在的危险物质主要有:乙胺、氯磺酸、硫酸和液体氰化钠。
本产品359#蓝工艺是先将原料溴氨酸与乙胺和过量碳酸钠反应,一步反应生成胺化的溴氨酸盐,并确保反应物料呈碱性(彻底除去HBr),然后与氰化钠反应生成粗品,最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即可得产品。副产品为氧化铁红染料。
1.6.3、危险目标的危险特性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乙胺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泄漏,乙胺气体的恶臭味对周边的大气造成影响。氯磺酸发生泄漏会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体,影响环境造成污染。硫酸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泄漏会造成土壤和大气污染。液体氰化钠如果在在生产过程中泄漏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2.1组织机构
2.1.1公司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安环部,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工作,下设事故控制组、事故处理组、应急救援组、通讯保障组、应急保障组、专家组、应急监测组。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叶喜来(总经理)
副组长:汪立升(生产副总)
成员:开志勇、缪振勇、陈曙昕、朱长余、朱永辉、赵长军、章安村,丁长春,叶茂。
2.2职责
2.2.1应急领导小组
(1)负责企业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5)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6)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7)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8)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9)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2.2.1.1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和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办公室设在安环部办公室, 职责为:
(1)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决定。
(2)负责组织公司各应急小组,落实应急人员(包括应急队伍及各专业小组负责人和人员),并存档。
(3)实施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4)检查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情况,是否符合事故应急的需要。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
(5)检查应急的物质的准备情况。
(6)负责员工的应急教育及应急演练。
(7)负责与外部有关部门的应急的协调、信息交流工作。
(8)建立并管理应急的信息资料、档案。
(9)应急办公室应备有以下资料:
a、污染源数据库:污染源物质名称、数量、地点及其物理化学特性。
b、物资数据库:应急物质和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大小、存放地点、负责及调动方式。
c、公司平面布置图和污水处理、废气处理设施分布图。
d、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图和生产操作手册。
e、公司职工名单。
f、公司应急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小组的成员名单和联系方式。
g、应急与事故处理法规、标准、手册。
h、政府部门和应急服务机构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2.2.1.2应急指挥中心设在生产部办公室, 职责为:
(1)负责事故、事件报告,请求总指挥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2)负责生产系统紧急情况下的统一指挥。
2.2.1.3指挥部各成员的职责
(1)总指挥(组长)——公司总经理
组织指挥全企业的环境事故应急工作。
(2)副总指挥(副组长)——生产副总
协助总指挥负责具体工作。向总指挥提出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3)安环部部长
协助副总指挥负责应急的抢险、抢修工作,可以对公司内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进行调动。
(4)安全工程师
负责指挥事故的报警、情况通报、事故处理工作;
负责指挥事故的现场及有关有害物扩散区的清洗、监测、检查工作,污染区处理直至无害。
负责指挥因事故造成的其他危害、现场求助。
(5)电气工程师
负责事故后生产系统配电的断电和局部送电工作;
负责事故应急处理时的应急设备的供电正常。
(6)生产车间主任
负责组织本车间员工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指挥部报告受污染时间、区域、主要污染源。
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现场事故事态的发展和应急处理进展情况。
按指挥部命令,事故应急处理时,指挥、带领车间员工对生产装置进行安全开、停车。
按指挥部命令,组织车间的抢修人员进行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2.2.2事故控制组
组长:朱永辉
成员:张玉兵、王冰、杨善东、吴刚。
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事故,及时采取中止化学反应,切断与其他反应釜、储罐关联的阀门、切换雨污分流、事故池阀门等措施。
2.2.3事故处理组
组长:胡宏保
成员:鲍新林、王剑青、苏俊、江丁生。
发生突发性环境事故后,及时查明发生事故原因,采取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对污染源进行洗消,尽量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2.2.4应急救援组
组长:赵长军
成员:许帮喜、杨陈、杨志祥、吴福华、蒋周民。
事故一旦发生,要立即将尚未污染的物料和设备进行转移、隔离、加强防护,尽快消除污染源。
2.2.5通讯保障组
组长:缪振勇
成员:金谋花、苏升、余申来
发生较大环境事故后,负责通报周边单位,联系专家组成员,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及时向外界发布信息,确保发生环境事故期间,各应急小组内部和对外通讯畅通。
2.2.6应急保障组
组长:李勇
成员:方诚、汪田、胡远流、付国庆。
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事故,要立即启用消防防护器材,确保应急器材及时到位,及时投入使用。
2.2.7专家组
组长:叶喜来
成员:沈俊、汪立升、赵尚书
在接到发生环境事故求助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导事故控制、抢险救援工作。
2.2.8应急监测组
组长:朱长余
成员:斯成林、朱敏
一旦发生突发性环境事故,在应急指挥部的指令下,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对进行分析、监测;联系外部监测人员到现场,协助监测,并对周边环境进行初步风险评估。
三、预防和预警
3.1危险源监控
1)、建立污染源管理制度,落实监控措施。
2)、建立污染源台帐、档案。
污染源汇总表
种 类 |
污染物名称 |
产生量,t/a |
削减量,t/a |
排放量,t/a |
|
废 水 |
废水量 |
7.3×104 |
0 |
7.3×104 |
|
COD |
37.38 |
12.31 |
25.07 |
||
CN- |
31.87 |
31.83 |
0.04 |
||
废 气 |
G2 |
废气量(万m3/a) |
24 |
0 |
24 |
一乙胺 |
2.7 |
2.43 |
0.27 |
||
无组织排放 |
一乙胺 |
0.27 |
0 |
0.27 |
|
G3 |
废气量(万m3/a) |
12000 |
0 |
12000 |
|
颗粒物 |
402 |
400 |
2 |
||
G7 |
废气量(万m3/a) |
360 |
0 |
360 |
|
SO2 |
1.65 |
0 |
1.65 |
||
烟尘 |
0.21 |
0 |
0.21 |
||
无组织排放 |
氨 |
0.01 |
0 |
0.01 |
|
固 废 |
危废 |
150 |
150 |
0 |
|
一般固废 |
10 |
10 |
0 |
3)、重点关键部位设置摄像头视频监控。
4)、全厂和各部门对污染源定期安全检查,恶劣天气前实施专项检查,查“三违”,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5)、设备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
6)、制定日常点检表,专人巡检,做好点检记录。
7)、按要求做好交接班记录。
3.2预防与应急准备
各岗位操作人员应通过现场和远传仪表对生产系统的设备、工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操作人员、电工应按时对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事故苗头。对重大危险源还应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进行重点监控。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及人员对重大危险源应保证每天到现场检查一次。
各级管理人员应深入现场检查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工艺管理人员应每日检查工艺执行情况,杜绝超温、超压、超负荷情况;设备管理人员应每日对设备运转情况检查,确保安全附件完好,同时对特种设备的检测工作进行监督。
生产、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每月应研究分析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对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隐患,研究制定解决或控制方案。
安委会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研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对重大隐患的防范及整改情况进行督察。
3.3监测与预警
当生产区域发生重大污染源泄漏等情况,或者当出现雷雨、大风、暴雪等恶劣天气时,或者连续发生类似事故时,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监护使用时,公司要按照“预警”要求,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工作。日常监测点见下表:
监测点 |
监测内容 |
原料罐区 |
有无泄漏和泵、阀门等装置安全可靠 |
工艺管线 |
有无泄漏 |
污水处理池 |
设备是否完好,确保正常运行 |
固废库房 |
包装物是否完好 |
雨污切换阀门 |
能否正常关启 |
3.4 可燃气体、在线监控、巡检作业值班人员表:
监测 |
监测点 |
监测内容 |
巡检人员 |
可燃气体报警 |
门卫值班室 |
有无可燃气体泄露,报警装置是否完好 |
杨如意 彭锦添 殷国云 |
在线监测 |
污水处理站 |
有无污染物超标,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
吴康乐 叶春来 汪田 黎厚文 吴学文 刘焕新 |
视频监控 |
门卫值班室 |
生产区域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 |
陈曙昕 丁长春 章安村 |
生产区巡检 |
车间 |
生产设备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
汪立升开志勇 叶根来 缪振勇 |
原料区巡检 |
原料仓库 |
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 |
张名利 程保明 |
罐区巡检 |
厂内罐区 |
厂内罐区有无泄露,阀门装置,泵是否安全, |
开志勇 叶茂 章安村 陈曙昕
|
应急指挥部接到可能导致灾难事故的信息后,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过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应急指挥部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走出本级处置能力时,要及时向安庆市大观区环保局报告;大观区环保局应及时研究应对方案,采取预警行动。
四、应急响应
4.1、响应流程
4.1.1 遇到突发环境事件时,当班人员立即报告值班长,并采取紧急措施。
4.1.2 值班长接到报警后,立即上报给车间值班领导,并赶赴现场进行警戒。
4.1.3 车间值班领导接警后,立即上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并及时赶到现场,安排人员撤离,检查是否有泄漏物污染环境。
4.1.4 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立即指派各应急小组赶赴现场进行人员紧急疏散,现场救援和泄漏物处理。
4.1.5 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指挥中心命令后,首先警戒组拉起警戒线,阻止人员进入,并转移疏散人员离开现场,应急保障组立即运送救援物资到现场,通讯保障组开机随时待命,事故处理组佩戴安全防护用品进入现场进行泄漏物收集。应急救援组冲洗地面,冲洗后的污水收集至吨箱桶,运往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结束后,通知应急监测组进行现场检测,应急监测组现场取样分析,确认无污染物后,由应急指挥中心报告给公司总经理,总经理宣布应急预案终止,恢复生产。
4.2、分级响应
4.2.1 三级响应 一旦发生Ⅲ级环境事故,车间逐步上报,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启动应急预案,并安排各应急小组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各应急救援小组各司其职,控制污染源,防止突发环境事件进一步扩大。
4.2.2二级响应 一旦发生Ⅱ级环境事故,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负责指挥,组织相关应急小组开展应急工作;并通知周边企业,安排人员撤离,并向大观区环保局报告,并请求支援。
4.2.3一级响应 一旦发生Ⅰ级环境事故,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执行;及时联系专家组赶赴现场进行事故处置。根据事故严重的程度,由应急总指挥报告市环保局和大观区环保局,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启动相关预案、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遇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时,移交给政府指挥部人员指挥,并介绍事件发生情况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配合协助应急指挥与处置。
4.3启动条件
4.3.1操作人员发现乙胺、硫酸管线的阀门、法兰片连接处滴漏,或者危险固废包装物破损,立即向班长报告,班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现场了解情况,并拟定处置方法,同时向车间主任报告。车间主任接到报告后,启动三级响应,组织车间机修工、电工、化验员处置。
4.3.2如发现乙胺、氯磺酸、硫酸、氰化钠管线焊接处泄漏,已造成局部污染,有害影响超出车间控制范围但尚在公司可控范围内,车间立即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组织各应急小组进行事故处置和抢险救援。
4.3.3一旦发现乙胺、氯磺酸、硫酸、氰化钠罐区严重泄漏,或反应釜底阀无法关闭造成大量泄漏,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应立即向公司应急小组报告,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在指挥部成员赶到前,由生产部值班人员统一指挥,避免事态扩大。同时应急小组组长立即向大观区环保局、大观区安监局汇报、并请消防队予以救援。
4.4、信息报告与处置
4.4.1公司内环境事故报警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线路进行报警,由指挥部根据事态情况在公司内部发布事故消息,做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应急小组成员的手机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行为。特殊情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在变更之日起48小时内向公司办公室报告。公司办公室必须在24小时内向公司员工的发布变更通知。
拨通电话时,请报告下列问题:
1、报告人及当时现场状况;
2、事故地点;
3、事故原因;
4、事故程度;
5、设备与人员伤害情况;
6、现场联系电话和联系人。
组织应急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姓 名 |
公司职务 |
办公电话 |
手机号码 |
叶喜来 |
总经理 |
5220968 |
18856230666 |
汪立升 |
副总经理 |
5860808 |
15056212190 |
赵尚书 |
副总经理 |
5860809 |
13856263610 |
开志勇 |
安环部部长 |
5860808 |
13856293577 |
缪振勇 |
电气工程师 |
5220061 |
18155619852 |
朱永辉 |
设备负责人 |
5220965 |
13955914207 |
赵长军 |
车间班长 |
5860809 |
13637141061 |
杨善东 |
车间班长 |
5860809 |
18712186541 |
王冰 |
车间班长助理 |
5860809 |
13955684102 |
朱长余 |
化验室主任 |
5220061 |
18155619851 |
叶 茂 |
仓库主任 |
5220062 |
13856214945 |
陈曙昕 |
办公室主任 |
5860809 |
13033173413 |
值班电话 |
办公室 |
5860809 |
对讲机5频道 |
4.4.2信息上报
需要向社会和周边发布警报时,由组长向大观区环保局以及中国石化集团第五建设公司安庆基地和索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发送报警信息。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亲自向政府或上级部门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外部单位联系电话:
单位名称 |
联系电话 |
手机号码 |
火警 |
119 |
|
急救电话 |
120 |
|
报警中心 |
110 |
|
大观区办公室 |
0556-5502606\5502603 |
|
大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5554907 |
18055695699 |
安庆市安监局 |
0556-5545851 |
|
大观区安监局 |
0556-5555608 |
|
安庆市质监局举报中心 |
12365 |
|
安庆市质监局特设科 |
0556-3838110 |
|
大观区质监局特设科 |
0556-5555608 |
|
大观区环保局 |
0556-5529582 |
15255698515 |
安庆市环保局 |
12369 |
|
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 |
0556-6322766 |
|
石化五建安庆基地 |
|
13866011942 |
索隆新材料公司 |
|
13909661717 |
安庆市长虹化工有限公司安环部 |
0556-5860809 |
|
安庆市长虹化工有限公司应急电话 |
18856230666 |
|
24小时值班电话 |
0556-5860809 |
|
事故、事件发生后,生产系统现场人员应当立即向生产部(夜班或休假日期间向生产部值班人员)报告,同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紧急处置。
生产部(或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分析判断事故的可能后果。如需启动应急预案,应迅速向总指挥汇报,请求启动应急预案,同时与各职能科室和相关管理人员联系,及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
发生较大事故,应急指挥部应负责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将事故报告至大观区环保局。涉及周边群众生命安全的,应及时请求政府组织周边群众进行疏散。
4.5、应急准备
事故、事件发生后,生产部接到报告,应迅速按事故可能后果进行判断,“三级”应急响应由车间主任组织本车间人员处理,并上报到应急小组备案。如达到“二级”以上应急响应标准,应立即向公司总经理汇报,请求启动应急预案,在指挥部成员赶到前,由生产部值班人员统一指挥,避免事态扩大。
公司启动应急预案后,生产调度应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赶到集合地点,听取事故简单情况汇报,接受总指挥的命令。
抢险工作由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现场抢险总指挥由生产副总担任;生产副总不在时,由现在最高行政领导担任。
应急预案启动后,各职能管理部门及人员应按相关程序进行。当事态无法控制时,应及时请求上级部门支援。
各应急专业队伍、职能部门及管理人员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实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域,组织员工、群众撤离、疏散。
4.6、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由应急监测组人员负责检测、监测。
4.6.1硫酸的检测
发生硫酸泄漏,以看不到漏点和取样分析检测PH值达到合格范围。
4.6.2乙胺的检测
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当周围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浓度高于设定范围区间时,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将会出现红色闪光报警、震动以及“滴、滴”的报警声。由安全员负责。
4.6.3氯磺酸检测
发生氯磺酸泄漏,以看不到漏点和取样分析检测PH值达到合格范围。
4.6.4一旦发生化学物质分解反应造成本单位无法检测时,应联系有检测能力的单位如安庆市汇环环境监测有限公进行监测,或安庆市应急救援中心请求帮助。安庆市应急救援中心联系电话:5228120。
4.6.5 外环境水体和大气监测
外环境水体委托大观区环境监测中心进行监测,大气委托汇环环境监测有限公司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周边水体和大气污染情况。
4.7、现场处置
4.7.1水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处置
4.7.1.1水环境污染的种类
(1)公司有硫酸、氯磺酸、液碱储罐、氰化钠储罐,如果罐体破损或阀门泄漏,冲洗水可能造成水环境污染事故;
(2)生产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酸碱和含氰废水,通过污水管道有组织的排放至污水处理池。如果生产过程中工艺管道或设备破损泄漏,冲洗水可能造成水环境污染事故;
(3)消防抢险救援中产生的废水,含有有毒有害化学品,造成水环境污染事故;
4.7.1.2现场处置
(1)一旦发生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调动各应急救援小组进行紧急救援,将污染的废水通过下水管网引至事故池,由事故控制组实施,组长开志勇具体操作雨污阀门和事故池阀门的切换,事故控制组组员负责立即启用应急泵,将受污染的废水经事故池转到调节池进行酸碱中和处理。
(2)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地面污染水体的收集,并将收集的地面污水用吨箱桶运往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同时用大量清水清洗地面,并通知应急检测组进行监测,确定无污染后,报告应急指挥中心。
(3)必要时,通过管网加入调配液,使其在事故池内达到中和,,由事故处理组负责实施,监测组负责取样,朱长余负责水体污染物的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后,上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确定后进行排放。
4.7.2有毒有害气扩散事件现场处置
4.7.2.1当乙胺泄漏产生生有毒有害气体时,应立即切断泄漏源,或采取堵漏技术,阻止乙胺继续泄漏。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不要在周围逗留,并通知周围人员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严禁吸烟,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
4.7.2.2 遇到乙胺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4.7.2.3 氰化钠卸料发生泄漏,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反应强烈,有爆炸危险,现场人员必须立即穿戴好防护服,戴好手套及防毒面具,避免氰化钠直接接触接触皮肤,及时关闭卸料阀门,并警戒,用大量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水溶液反复冲洗,并用黄沙掩埋,防止毒水流淌,并采用相应的监护措施,地面残留物用五倍大苏打溶液中和和清除,并深埋土中。
4.7.2.4 一旦闻到刺激难闻的气味,或者发现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就要马上采取措施,及时撤离现场,并马上通知其他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报警;
4.7.2.5 堵截一切火源,易燃易爆品区域应尽可能不开启灯具和动用电器,即使救援需要也必须禁止开启非防爆灯具和使用非防爆电器,,以免产生导致爆炸的火花;熄灭火种,关阀断气,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4.7.2.6 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
4.7.2.7 参加抢险人员工作前必须按电力热力机械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作好防止人身伤害的各项措施,如:带防护眼镜、穿耐酸碱鞋、穿耐酸碱工作服、戴口罩、戴耐酸碱手套,必要时戴防毒面具,穿防高温工作服。
4.7.2.8 在抢险现场准备好急救药品、毛巾、清水。
4.7.2.9 在抢险过程中,参加抢险人员应站在上风口,防止乙胺气体对人身的伤害。
4.7.3当污染(大气、水体)已经影响或预测可能影响到周边居民和环境时,立即向周边单位和居民通报事故主要污染物、防范措施、事故级别和危害程度;及时联系专家到现场指导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救援。通讯保障组实施,由组长缪振勇具体负责。
4.7.4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置预案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危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都具有易燃易爆化学灼伤、中毒窒息等特性,装卸、储存过程中设备或人为失误,从而导致大量液体氰化钠、一乙胺、氯磺酸、硫酸、液碱、等泄漏,或生产现场由于设备损坏或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生产现场液体氰化钠、一乙胺、氯磺酸、硫酸、液碱等大量泄漏。
4.7.4.1现场处置程序:
当发生Ⅲ级环境事故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由车间主任组织实施突发性环境应急预案。
当发生Ⅱ级以上环境事故时,应按下列程序处置:
4.7.4.2、泄漏物处置方法:
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稀释、收集、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泄漏物处置方法以下:
4.7.5洗消液处置:
4.7.5.1用洗消液冲洗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在源头冲洗,将污染源严密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二是在事故发生地周围的设备,厂房,以及下风向的建筑物喷洒洗消液,将污染控制在一个隔绝区域;三是在控制住污染源后,从事故发生地开始向下风方向对污染区逐次推进全面而彻底的洗消。
4.7.5.2现场清理泄漏物料时,将冲洗的污水应排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危险固体废弃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清理时可咨询有关专家,以决定安全和最佳方法后进行,必要时由具备资质的清洗机构清洗。
4.7.5.3待事故现场污染物得到控制并消除已产生的污染物后方可启动正常排污口。
4.7.6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处理程序
一乙胺等大量泄漏时,如遇明火或其他火源,则易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应急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的具体火灾爆炸处理程序。
4.7.6.1现场处置程序: